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港大医学院破解胃癌「代谢密码」胃癌肿瘤生长减缓达 65%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胃癌研究上取得突破,揭示人体「第二大脑」消化系统中的肠神经元,会影响肿瘤生长及治疗反应。

港大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胃癌研究上取得突破。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胃癌研究上取得突破,揭示人体「第二大脑」消化系统中的肠神经元,会影响肿瘤生长及治疗反应。研究显示,肠神经元会促使胃癌细胞更依赖脂质(即脂肪酸和胆固醇)来维持生存若癌细胞有神经元渗入,使用胆固醇抑制剂治疗可提升杀死癌细胞的效果达6.3倍。这项发现为开发个人化胃癌疗法开闢新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细胞–干细胞》期刊发表。

胃癌是全球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由於多数患者在晚期才确诊,故存活率一直偏低。除了癌细胞本身,肿瘤还与周边组织互动,其中负责控制消化功能的肠神经元被发现可促进癌细胞生长。

港大医学院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扫描细胞中约二万个基因,最终锁定两个脂质代谢相关的关键因子,分别为控制脂肪酸的ACACA,及控制胆固醇代谢机制的LSS,这两个因子就像癌细胞的「能源工厂」,幫助它们制造脂质,维持生长。小鼠实验结果显示,透过抑制剂阻断这些因子,可减缓肿瘤生长速度平均达65%。更关键的是,研究团队开发了模拟肠神经元与肿瘤互动的研究模型,将肠神经元与胃癌类器官共同培养,以模拟患者癌细胞受到神经元渗透的情况。结果发现,癌细胞内的脂肪酸代谢水平明显升高,换言之癌细胞变得更加依赖脂质。如再配合使用胆固醇抑制剂,杀死癌细胞的效率将可提高6.3倍。

领导研究的港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副教授黄兆麟表示:「我们的研究显示,肠神经元可以增加胃癌细胞对脂质的需求,而且胃癌细胞更容易受到胆固醇抑制剂的影响。这项发现不仅有助开发胃癌新药,亦有助制定预测方法了解患者对疗效的反应,同时突显出针对神经元与癌细胞互动作为治疗方针的重要性。」

共同领导此研究的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病理学系系主任梁雪儿表示:「研究团队利用从胃癌患者组织培养的类器官进行基因筛选,揭示了人体第二大脑 肠神经元如何影响胃癌细胞的代谢弱点,这有助理解癌细胞的生长机制,更为开发针对胃癌的精準疗法提供了新方向。」

黄兆麟补充:「透过识别脂肪酸代谢因子作为潜在生物标记,医生未来可以更準确有效地为患者配对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升疗效和成功率。此方法不仅适用於胃癌,未来还有潜 力 扩展至其他涉及神经元渗透的癌症,例如胰臟癌或肝癌,为肿瘤微环境研究提供新视角。」

这项发现不仅确立「脂质代谢」作为胃癌药物开发的新靶点,更为建立预测疗效的生物标记系统奠定基础。研究团队已就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并将进一步拓展模型至其他癌症研究,为癌症精准治疗帶来创新突破。

责任编辑:王兰兰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