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邓飞: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共建幸福校园

社会普遍关注学生的情绪问题,教师的压力则经常被外界低估,或将教师压力笼统概括为行政事务过多,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文|邓飞 

社会普遍关注学生的情绪问题,教师的压力则经常被外界低估,或将教师压力笼统概括为行政事务过多,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从来教师都是面对人的工作,需要经常处理未成年人的不成熟行为和表现,加上学生人数多,动辄要与逾百人相处,可以说是一份相当磨心的工作,且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工作满足感和成就感。

清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曾于私塾执教,发觉教师生涯十分辛苦,故有一句顺口溜:“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孩子王”,就是小学老师,充分反映出教书育人之不易。清朝尚且如此,更何况今时今日的社会远比当年复杂,教师需要处理青少年学生的相关问题,难度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升,教师绝对不是外界所形容的“薪高粮准假期多”。

事实上,香港教师负担重,每周课节多达28至30节,较多数地区或国家高出一倍。教师完成一节课后,往往未及饮上一杯水,便要赶下一节课;放学后改簿备课至三更半夜,更是教书日常,还未计各种行政事务、训辅工作、课外活动等等,既劳心也劳力。

教联会多年来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持续进行追踪调查,跟进情况。调查显示,教师的压力来源多样复杂,包括学校行政工作(84.8%)、教学(59.9%)、新增的政策要求(59.7%)、学生学习差异扩大(56.9%)及学生的情绪问题(51.6%)。超过八成教师每周工作在51小时或以上,其中高工时教师(每周工作61小时或以上)的比例,较2021年及2022年明显增长。若以0至10分自评工作的快乐程度,教师的快乐感平均值只有4.33分,较2021年的5.13及2022年的4.71分,明显下跌,且为十年新低,情况令人忧虑。

香港城市大学正向教育研究室在2024年发表针对本地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心理健康的调查。在教师心理健康方面,调查发现超过两成的小学教师(24.1%)和中学教师(21%)的负向情绪评估分数为中等或以上。在过去三年,小学教师负面情绪上升,在工作满意度及学校管理满意度均有显著下降趋势,当中超过一成半的小学教师(16.1%)表示在疫情下面对中度或以上的压力水平。负责调查的郭黎玉晶教授指出,家长的心理健康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互为影响的。

要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除了加强自我抗逆能力之外,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希望特区政府和教育界共同努力,透过制度改革,例如在财政可行的年度,进一步改善班师比例,并通过科技发展,加强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运用AI协助批改作业和备课,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切实改善教师的身心健康,提升整体教育质素,为未来的人才培养奠定更良好基础。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教联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