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学院学术研讨会大合影。
香港新闻社5月13日电 近日,港珠海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联合中国文学系、新闻及传播学系及亚洲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从《黑神话:悟空》到‘哪咤’系列电影: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绍续与铸新”学术研讨会。此次活动吸引了全球20余位文化产业领袖及学术专家,围绕数字技术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路径展开深入探讨,逾300名海内外学者、业界代表及公众参与其中。
香港珠海学院署理校长张珍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学院自1947年创办以来,始终以传承中华人文精神为使命。本次研讨会作为“香江拾珠风云季汇”文化雅集系列的第三场活动,旨在通过“文化阅读?阅读文化”的深度对话,推动传统价值的当代诠释。张校长提出三大核心议题:一是如何在摒弃糟粕、提炼精华的基础上,赋予仁、礼、忠、孝等传统核心理念时代内涵;二是探讨如何借助沉浸式体验、互动叙事等数字媒介,激发静态文本的传播潜力;三是以《黑神话:悟空》及《哪咤》系列为例,研究中国故事如何通过影视、游戏等载体实现国际传播。
研讨会设有两场专题论坛。首场以“文化产业创新方法论”为主题,来自电影、游戏、音乐等领域的20位领军人物展开跨界交流。中国十大制片人郑凯南指出“市场逻辑需与艺术表达共生”;周星驰御用特效导演罗伟豪强调“技术赋能应以文化共鸣为根基,才能突破地域限制”;韩国CJ娱乐前高管宋英兰分享了《哪咤2》的跨国融资经验;香港漫画家冯志明主张“在地创作需深植文化基因”。此外,上海社科院李汇川博士从学术角度解析了“电子游戏作为文化软实力载体的全球认可度”,香港大学陈志明教授则从数字人类学视角阐释了“传统符号的当代转译机制” 。
第二场论坛由珠海学院学者主导,聚焦文本研究与技术实践。中国文学系张誉允博士剖析了《哪咤之魔童降世》对传统“天命观”的解构与重构;新闻及传播学系林龙杰博士对比了影视与游戏在“故事再造”中的叙事差异;八和会馆演员带来的《斗战?莲华》沉浸式粤剧,通过虚实融合技术重现经典对决,成为全场焦点。
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香港珠海学院“艺创科技研究中心”全球首发的虚实交互舞台。该作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黑神话:悟空》与《哪咤》经典场景转化为多感官沉浸式剧场,实现观众与角色的实时互动。研究中心主任冯锦荣教授表示,此项目标志着学院在“传统文化数字化”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践行了“科技为体、人文为魂”的理念。
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认为传统文化创新需要构建“创作-技术-传播”三位一体的生态体系。《哪咤》系列全球票房突破15亿美元、《黑神话:悟空》预售量登顶Steam平台等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文化内核+科技载体”模式的有效性。未来,深化跨学科协作、整合国际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将是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戴安南 王雅婷)
研讨会嘉宾交流现场。
沉浸式粤剧展示。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