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5月13日电 根据德国汽车三巨头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BBA在中国的销量和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而中国自主品牌尤其是新能源车的强势崛起,以BBA(宝马、奔驰、奥迪)为代表的传统豪华车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销量与营收双双下跌 交付量同比下滑7.1%
数据显示,大众汽车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775.58亿欧元,同比增长2.8%。然而,其营业利润却下降了36.9%,仅为28.73亿欧元。全球销量方面,大众一季度交付213.36万辆,同比增长1.4%;但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同比下滑7.1%,显示出市场需求的疲软。
高端品牌奥迪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一季度全球交付量为383,401辆,同比下降3.4%;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144,471辆,同比下降7%,降幅明显超出全球市场平均水平。
宝马的情况亦是如此,第一季度全球交付586,117辆,同比下降1.4%。而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15.52万辆,同比下降17.2%,成为宝马全球销量降幅最大的市场。尽管奔驰在豪华车市场一直占据领导地位,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样未能幸免。奔驰一季度全球销量52.92万辆,同比下降7%;在中国市场销量为15.28万辆,同比减少10%。
中国自主品牌强势崛起 新能源车渗透率创新高
与BBA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自主品牌在同一时期的表现。比亚迪、吉利、奇瑞、理想、小鹏等车企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销量纷纷创出同期新高,自主品牌的高端车型价格不断攀升,已逐渐侵占传统豪华车的市场。
根据乘联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到了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这一数字仅次于2018年4月的历史最高纪录。2025年累计零售销量已达687.2万辆,同比增长7.9%,显示出市场的持续活力。
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中,新能源车的表现尤为突出。2025年4月,新能源车的零售渗透率达到了51.5%,相比上一年提升了7个百分点。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占比达到73%,相较于去年微增0.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相比之下,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份额有所下降,仅为3.4%,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特斯拉作为外资品牌的代表,其市场份额也下滑至3.2%。新势力品牌如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表现抢眼,整体市场份额达到19.4%,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
豪华品牌加大在中国本土化研发提升竞争力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BBA及其他豪华品牌纷纷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研发力度。在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领域,豪华品牌开始寻求与中国车企的合作,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高端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不断增长,豪华品牌正在调整其产品定位,加大对高端电动车型的投入,以期挽回市场份额。
尽管BBA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大幅下滑,但无疑也为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市场的变化,特别是新能源车的崛起,正在重塑行业格局。未来,传统豪华车品牌必须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适应性上加大投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总的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转型之中,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和新能源车的普及,传统豪华品牌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以维持其市场地位。(完)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