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杰庄
5月11日,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香港商贸代表和内地企业代表抵达卡塔尔多哈,展开对卡塔尔、科威特中东两国的访问行程。此行不仅是应对霸权单边主义的短期对冲,更是为香港寻找下一个经济增长点、推动由“东西联通”向“全球互联互通”多元转型的关键一步。
近年香港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分散风险。同时,中东国家的经济转型需求与香港及内地的优势形成互补。中东国家正致力于经济多元化转型,并拥有丰富资源与高收入消费潜力。2023年卡塔尔人均GDP达6.9万美元,居海湾六国之首;科威特亦达3.3万美元,排第三。近六年香港与卡塔尔双边贸易额增长逾40%,2024年突破16亿美元;与科威特的年度贸易总额也攀升至2.4亿美元。2017至2024年间,香港对美国出口下跌约10%,而对中东出口却增长40%,凸显中东已成为香港商界进军的新领域。
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体系、国际化的法律环境、资金自由流动及Web3.0政策的优势,能够为内地企业进入中东市场提供平台。同时,内地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可与中东市场对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未来香港可在多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强化“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功能。
金融科技合作创新
香港与内地要深化金融科技合作,拓展中东市场,在跨境支付、绿色金融、监管科技、协同发展等方面,为中东国家提供多元化、高效率的解决方案,推动区域金融互联互通。
依托香港快速支付系统(FPS)与内地数字人民币(e-CNY)的跨境支付联通机制,两地可探索与中东数字货币对接,提升跨境贸易结算效率。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简化跨境贸易融资流程,降低中东企业与亚洲市场的交易成本。例如,利用分布式分类账技术(DLT)简化跨境贸易融资。
中东近年不断寻求能源转型,在天然气、太阳能与风能制氢等绿色能源领域的大规模投资,这为绿色金融科技合作提供契机。在技术对接领域,香港作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能有效推动内地尖端技术与中东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合作。中国企业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已积累全球70%的专利技术,这一优势恰好契合中东国家对城市数字化转型及能源系统优化的迫切需求。
香港与内地可联合中东主权基金搭建基于区块链的碳信用交易平台,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评估企业ESG表现。粤港澳大湾区还可通过绿色债券发行和ESG基金积累的经验,特别是香港金融市场提供的债券通、创科债券及离岸人民币等多样化融资选择,为中东提供成熟模式参考。
打造规则框架实现数据流通
金融科技全球化合作面对多重挑战。首先,在数据隐私与跨境监管差异方面,内地、香港及中东因法律法规的不同,形成监管壁垒。为此,可通过建立三方数据共享框架,并引入隐私计算技术,在保障数据主权的前提下实现合规流通。
其次,在应对文化差异方面,香港正在打造促进三地人才交流与知识共享的高效平台。通过推动内地研发机构在中东建立联合创新中心,香港可运用资本自由流动、风险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优势,为中东地区的绿色转型提供项目融资、风险对冲、法律合规等全方位支持,促进三地专业人才的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
在贸易战阴霾下,香港与内地拼船出海布局中东市场,不仅是对单边主义的有力回应,更是对全球化新范式的主动塑造。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