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右)获岭大校长秦泗钊颁授颁授“资深岭南学者”荣衔。(香港文汇报记者张岳悦 摄)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张岳悦)岭南大学(岭大)“岭南高等研究院”昨日(15日)向岭大前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许子东颁授“资深岭南学者”荣衔,以表彰其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许子东同场以“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为题开讲,就其最新出版著作《许子东文集》分享多年学术的研究成果,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关键议题。讲座吸引约700名岭大师生及文学爱好者参与,问答环节互动踊跃,听众争相提问。讲座结束后,更有大批读者手持新书,排起长龙等待签名,场面热烈。
颁授典礼由岭大校长及韦基球数据科学讲座教授秦泗钊主持,他致辞表示:“许子东教授曾于岭南大学中文系任教多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进行的系统性研究累积了丰硕成果。我相信许教授今次重返岭大,不仅为大学的人文研究注入新动力,其广阔的文学视野、深厚的文学素养与丰富的经验,将激发同学慎思明辨的能力及创造力,拓展文化与国际视野。”
文学与时代互相塑造
颁授典礼后,许子东即以“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为题开讲,深入剖析近年学界热议的焦点:其一是1950至1970年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其二是剖析中国现代文学的“真正起点”。他指出,传统视角往往把“五四”《新青年》视作开端,但若从历史脉络回望,梁启超倡导的“小说革命”、晚清四大名著、1892年韩邦庆《海上奇书》,乃至1635年明末杨廷筠作品,都可视为现代文学的“起点”。而他个人更倾向于将梁启超1902年倡导“小说革命”视为起点,理由有三:“第一,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想像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支柱,而‘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由梁启超于1901年首次提出,使得从此以后我们的文学作品都开始参与讲述中国故事;第二,梁启超有一整套的小说革命理论,将小说提升至‘文学之最上乘’的地位;第三,梁启超1902年通过小说《新中国未来记》的预言,勾勒出了中国故事的基本框架,此小说是非常好的白话文,且那时已有印刷工业的支持。”他认为,界定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不只是时间或定义的问题,更关乎中国现代文学在社会和历史中的角色与价值,从而启发我们思考文学与时代互相塑造的深层关系。
许子东在讲座中亦分享其多年学术研究成果,并介绍刚完成的新著《许子东文集》。他笑说:“对我们做学术研究的人来说,发表文章、出书跟出文集就是人生三阶段,所以出文集是一种光荣。”此文集总结了他数十年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研究,全面收录现代作家论、学术论文、专题研究、文学史论述、自传及媒体评论等,带领读者全面理解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变迁,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文集深入探讨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脉络与社会现实,从郁达夫的浪漫主义到张爱玲的爱情战争,再到鲁迅的重读与对当代小说的剖析,串连起百年中国文学的重要节点,引领读者从文本细读中深思文学与社会的互动。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