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贴,在冰箱上多贴几个,价格就超越了冰箱。图/齐鲁晚报视频截图
近日,“冰箱贴已经比冰箱贵了”的话题登上热搜。
出门旅游,买一个冰箱贴,回来贴在冰箱上,这是一个很早就有的模式。不过,最近这个模式似乎越来越热了。随之而来的是,冰箱贴也越来越贵,在冰箱上多贴几个,价格就超越了冰箱。
那么,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越便宜的利润率越高
首先,这是一个利润率的问题。
不同的东西,不同的价格,利润率是不同的。有一个规律是,随着一个产品的市场、技术的成熟,毛利率也会呈长期下降趋势。
据深圳商报报道,某冰箱品牌的毛利率,2016年为19.94%,2020年为16.49%,到2024年已下降至11.15%。冰箱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市场,各家差异化不大,市场竞争很激烈,所以,毛利率并不高。
还有一个大致的规律是,越便宜的东西利润率越高。同为大件的中国新能源车的毛利率,少的只有3到4个点,多的能有20个点。相比之下,一个卖价10块的东西,进价可能只有一两块,毛利率可以高达百分之几百。
这并不是说商家赚黑心钱,一方面,进货成本虽小,但进货的交通成本、管理成本、展示成本可能并不低。另一方面,小东西赚高利润也是符合市场心理的。
对商家而言,1块钱进价,如果卖1.2元,那还不如不卖这个货。对消费者而言,卖3块、卖5块感知上也没多大差别。
所以,价格低的小东西利润率自然就高上去了,价格也相对高了。至于旅游景点等地方,带着文创特色的冰箱贴,价格就更高了。
冰箱贴制造成本不低
当然,这其中还有个制造成本的问题。制造业产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构成。冰箱是一个成熟的产品,经过了行业多年锤炼,在降低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方面,可以说是做到极致了。
相比之下,冰箱贴虽然是小物件,材料无非就是树脂、金属、玻璃,材料成本肯定很低,但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却未必低。
冰箱贴可以开模制造,降低成本。但冰箱贴是创意产品,有些结构复杂的产品,零件多,模具费用就大,组装成本也高。一套模具,普通盲盒模具大致在20万—30万,复杂造型模具甚至高达50万。冰箱贴的相关费用大致也在这个范畴。
还有一个问题是,复杂的冰箱贴上色仍然需要手工。比如现在的手办,网上有很多3D图纸,只要有3D打印机,制造成本很低。但是,上色仍然是大问题,这是一个需要技术、经验、细心、时间的工作。在某二手平台上,有很多代为上色的服务,价格都不便宜。
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款为例,这款冰箱贴以馆内的“隆福寺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为原型设计,金属材质,一共有5层,每层都是单独的磁贴可以分开,底层还专门设计了夜光效果。工艺也很讲究,上色完全是手工滴胶,需要在无尘的环境中操作。
以上的成本都是制造本身,冰箱贴还涉及一个制造之外的成本,那就是授权成本。有些冰箱贴是景区和某些IP的联名授权款。我们知道,一旦涉及知识产权价格往往就会更贵一些。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之下,冰箱贴的价格就会变高。你如果在景区挑便宜的买,可能10块、20块钱,但如果买一个联名款,或者很复杂很精致的可能就要六七十元,甚至更高。前面提到的天宫藻井冰箱贴每日限量400个,单价高达168元,依然热销。
实际上,热销的、价格高的,都是这些带有IP和文化属性的冰箱贴。热门博物馆和景区,经常出现冰箱贴限量销售、预约销售的场景。
其实,冰箱贴比冰箱贵,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的冰箱越来越大。一个500升的冰箱,贴满冰箱贴,大致要200个。用六七十元的冰箱贴,那就得上万元了,即便贴一半,也得五六千元。相比之下,一个普通的500升冰箱,三四千元就能买到。更何况现在还有国补,价格甚至能降到2000元以下。
所以,冰箱贴比冰箱贵,听起来不合理,但其实,算个账也挺合理的。
给制造业更大附加值
归根到底,冰箱和冰箱贴虽然关联密切,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直接比价并不合适。
冰箱一般只具有使用价值,而冰箱贴提供的是情绪价值,所谓千金难买心头好,价格是非常主观的。当然,同样的,那些豪华冰箱,奢侈品冰箱,带有品牌IP特征的冰箱,价格也是非常贵的。
所谓IP特征、情绪特征,并不是一个新东西。有网友调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改革开放之初,青少年中就流传有各种不干胶画片,后来有了干脆面卡片和酸梅粉勺子。当下,文创产品更是此起彼伏,徽章、毛绒玩具、文创日历、文创雪糕等等。
如今,轮到了冰箱贴。冰箱贴虽小,却承载着旅行的美好回忆,冰箱贴可以将旅行经历化为可展示符号,是另一种“到此一游”的仪式感与标识。每一枚都可以把远方的故事带回家中。既是旅行记忆的承载者,也带有展示价值的社交属性,能满足消费者的多重情绪价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收集并展示冰箱贴。这既愉悦了自己,也能通过在社交平台上的分享完成一种炫耀价值,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某社交平台上“晒晒我的冰箱贴”话题超过4.4亿次浏览量,某短视频平台话题播放量则突破了30.9亿次。
这些消费偏好也推高了冰箱贴的价格。毕竟,市场定价,稀缺性是重要度量标准,天宫藻井冰箱贴制作成本再高,没人买,没人捧,也卖不了高价。
那么,可以总结一下,冰箱贴做工精致,既能通过成本推高价格,反过来,也只有精致才能承载文化、IP以及情绪价值,这背后反映了中国制造业技术的发展。实际上,冰箱价格的下降,冰箱贴价格的上升,反映的都是中国制造业、中国经济的发展。
这就引发了一个更深的思考:何为制造业?如何发展制造业?
生产冰箱显然是制造业,那么,生产冰箱贴是制造业吗?显然也是。不过,冰箱贴是一个具有更大附加值的制造业。当一个外国人花168元购买了一个天宫藻井冰箱贴,因为其制造、知识产权都是中国的,所以,它对中国经济的增加值显然还有更多。
不过,这些制造以外的附加值并不会凭空产生,而是需要设计、策划、营销、宣传,通过自媒体、社交媒体去发酵。而这些领域却是文科,而不是理工科,所属的行业是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
这就说明一个道理,现代经济中的制造业绝不仅仅是“拧螺丝”,也不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而是涵盖多学科、多行业的协同和配合的复杂过程。很多非制造业的发展并不会挤压制造业,反而会刺激制造业发展。
这,就是方寸的冰箱贴之中蕴藏的大道理。
撰稿 / 刘远举(专栏作家)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