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志平
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峰会开幕在即,美国故态复萌,对中国既想和谈又搞极限施压。先是突如其来将15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实体清单”,接着启动向所有停靠美国码头、由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收取“301”高额征费,再次把中美贸易战推入新一轮激流。中国随后于9日连发六份公告,对包括五种中重稀土产品及稀土相关技术、设备与原材料等境外物品加强出口管控。特朗普当地时间10日则叫嚣将对中国产品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控。这一系列的过招,加上特朗普的激烈反应,都侧面印证了中国反制措施快速且精准地击中了美国“痛点”。
从农田到矿场,从关税到技术,这场旷日持久的中美贸易摩擦,早已不是单纯的经济分歧。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战,每一项政策背后,都是一段复杂的博弈考量。美方背信弃义、反覆无常,究竟在赌什么,又能否输得起?
农产品滞销 特朗普票仓不稳
首先,华盛顿对华301关税部分豁免节点逼近,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又临近,特朗普必须稳固团结共和党重要选民,因此大豆再次成为谈判焦点。2023年中国进口大豆约9,940吨,巴西占约7/10,美国约3/10。艾奥瓦等大豆重州过去五年对华出口近乎腰斩,逾一半农场已是亏损状态。农民们曾是特朗普最坚定支持者之一,然而订单迟迟未能恢复,不少人削减种植面积,转行或将地租赁他人耕种,2025年美国农民或将亏损450亿美元,怨声载道。特朗普为安抚农民情绪,宣布将从关税中拨款补贴农业,看似救命稻草,实质左手倒右手,由美国进口商支付关税后,最终还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加重普通家庭生活负担。
中国面对进出口渠道受阻,迅速调整采购策略,大豆等农产品进口来源从美国转向南美。巴西等国为确保市场份额,纷纷采取行动,阿根廷甚至对出口标准进行全面升级,短短8个月内向中国出口123万吨高粱等。这些背后是中国长期以来在全球农业供应链布局的结果,通过制度化、规则化方式,充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重构整个农业进口体系。如今,特朗普政府在农业州压力下寻求“可见成果”,但中国大豆进口结构已变,巴西等南美国家纷纷受惠。其悄然出炉的“制裁”名单,把中美贸易问题与美国大豆困境挂钩,表面为农民争取利益,实际上还是转嫁美国内部政治压力以及民众对联邦政府停摆的关注。
中方反制 精准到位
其次,中国对英伟达芯片的封禁,标志着全球AI产业链的根本性转折。曾经卡脖子的英伟达H100、A100芯片,如今在中国市场份额已从2023年的65.2%降至不足50%。华为升腾910B等国产芯片性能突破与AI技术范式的转换,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远超硬件层面。尤其是今年7月英伟达为绕开出口管制,特意减配且性能只等于H100的15%-30%的H20产品,因存在“后门”风险,被中国网信办正式约谈。同期美国国会内部也正推动专项法案,要求对所有受出口管制芯片,在出厂时必须预埋“后门”功能,即“远程关闭”“实时定位”,而这恰是前几年美国打压华为及近来封禁TikTok的借口,可谓贼喊捉贼。
中方态度非常明确,有“毒”的芯片不买,不干净的更不要。英伟达芯片风暴背后,是整个美国芯片行业在全球科技市场的信任塌方。中国芯片禁令与华为升腾910B的崛起,所引发的产业地震将比互联网泡沫破裂更彻底洗牌科技格局。这是一个标志,更是一场刺破美国AI泡沫的关键信号。英伟达作为推动美国AI产业前进之心脏,从2023年初在美市掀起投资狂潮,其崩塌之时必然是美国AI泡沫的破裂时刻。而自上台就将芯片当诱饵、AI当绑带、投资当信物的特朗普,对此绝不能接受。
这场“制裁”与反制博弈,暴露出美国之强弩之末与战略性失误。特朗普曾以为只要加税,中国就会让步,结果却倒逼中国市场重组、产业升级、供应链再造。美国制造业没能回流,农业先行崩溃,甚至有可能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科技泡沫,以及中国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乃至生产线装配、调试、维修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全面管控。中国用“贸易+科技+物流”组合拳全面出击,稀土限制掐住美国军工、新能源、消费电子、AI和半导体产业的科技命脉,10月10日亦通告会对停靠中国港口的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特朗普威胁要对中国再加关税,标普指数三分钟内蒸发7,000亿美元,道琼斯工业指数跌1.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3.56%,美股遭遇4月以来最惨烈暴跌,单日最终损失高达1.65万亿美元。外界普遍分析其反应超于常见之夸张和严重,市场恐慌情绪清楚向特朗普关税战说“不”。特朗普之后又改口称“没取消与中方的会晤”,显示他既想维持强硬形象,又迫切需与中方接触。他不断展示筹码,利用筹码,以获取最大利益,但中国不单不妥协、不配合、不就范,反而有压制就反击,美方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