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提出透过基于进化基因组学的框架,筛选出能与珊瑚建立长期稳定共生关系的“新一代益生菌”。(高婧琪供图)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莫楠)自然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和健康至关重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香港中文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获二十国集团(G20)珊瑚礁研究与发展加速平台(CORDAP)拨款逾1,100万港元,以开发具提升珊瑚抵御气候变化能力的“新一代益生菌”,透过基于进化基因组学的框架,筛选出能与珊瑚建立长期稳定共生关系的“新一代益生菌”,为珊瑚礁提供持续保护。是首个获得CORDAP的认可与资金支持的香港主导科研项目。
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样性与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支撑著约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种,为全球数亿人提供食物、经济收益和海岸保护,估计每年产生的经济价值高达2.7万亿美元。然而,气候变化引致的海洋热浪日益频繁和强烈,造成大范围的珊瑚白化和死亡,对珊瑚礁构成严重威胁。而过往有研究显示,益生菌有助提升珊瑚的耐热性及环境适应力,但传统益生菌难以在珊瑚体内长期定殖,需要反覆施用,导致成本高昂且操作繁复。
为此,由中大生命科学学院李福善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罗海伟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提出透过基于进化基因组学的框架,筛选出能与珊瑚建立长期稳定共生关系的“新一代益生菌”,为珊瑚礁提供持续保护。罗海伟表示新的策略标志著一种范式转移,不再仅依据益生菌的功能特性来进行筛选,而是著重其演化能力,优先选择那些在基因层面上已具长期定殖潜力的微生物,是开发可持续、可扩展珊瑚保育技术的关键。
在试验中,在苗圃环境接受益生菌处理的珊瑚,于转移至自然礁体后的八个月监测期内,持续保留有益微生物,完全不需要任何后续介入。与未经处理的珊瑚相比,这些经过处理的珊瑚在极端海洋热浪事件中表现出更强抵抗力。
是次获CORDAP的支持,罗海伟感到非常荣幸,形容资助是是一剂关键的催化剂,让团队将概念转化成经过验证、可扩展的保育技术。是次团队汇聚了来自中大、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以及来自印尼非政府组织SeaChange的珊瑚修复实践者,亦体现全球共同应对珊瑚礁危机的决心。
团队透露,资助将支持团队验证并扩大技术应用规模,相关工作包括在香港进行受控的实地试验,以及在印尼的珊瑚礁修复基地开展大规模示范项目。团队希望藉此建立一个通用的珊瑚修复框架,让技术为全球珊瑚礁保育的前线社群所广泛运用,实现技术的可及性与实用性。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