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资讯 / 正文

小客车指标向多子女无车家庭倾斜 北京发布生育支持政策15条

7月31日,《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简称《工作措施》)印发,从加强生育服务支持、强化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生育友好多元支持政策、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四方面,提出15条具体措施。

7月31日,《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简称《工作措施》)印发,从加强生育服务支持、强化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生育友好多元支持政策、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四方面,提出15条具体措施。

其中提出,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并实施生育补贴制度;将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优先配租范围;在以家庭为单位配置小客车指标时,加强对多子女无车家庭的倾斜支持。

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提出了4个方面13项生育支持政策措施。此次制定的《工作措施》,也是为了贯彻落实《若干措施》,健全北京市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育儿补贴

结合北京市实际建立并实施生育补贴制度

《工作措施》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并实施生育补贴制度。落实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

中办、国办印发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育儿补贴制度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补贴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育儿补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

目前,国家卫健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育儿补贴制度管理规范、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国家和各地已经完成了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正在进行全流程测试。各地组织配备工作力量,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按照工作计划,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8月31日前各地全面开放育儿补贴的申领。

关键词:生育保险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生育保险不用个人缴费

《工作措施》提出,进一步健全生育保险制度,强化生育支持保障作用。提高生育保险产前检查费用报销标准,实现医保实时结算。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持续做好北京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生育保险工作。研究完善参加北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等人员、参加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未就业人员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措施。

去年,北京市发布《关于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生育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在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地同步参加生育保险。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列支,个人不缴费。参加生育保险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按照北京市生育保险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生育保险待遇与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申领渠道一致。

同时,《工作措施》提出,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产假和生育假。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担机制,支持引导用人单位落实生育休假政策。加强对用人单位监督指导,强化纠纷协商调解,将用人单位落实职工产假、生育假、陪产假、育儿假纳入各区劳动监察范围。

关键词:医疗服务

各区至少规范化设置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工作措施》提出,推进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全覆盖,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作用,加强紧密型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各区至少有1家成员单位,至少规范化设置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动态支持生殖健康、儿童健康等生育全程重点专科发展,推动绩效工资分配向儿科等领域倾斜。深入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医院。推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夯实基层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网络,持续优化6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儿童健康中的作用,积极推广符合婴幼儿生理特征的适宜技术疗法。鼓励儿童药品研发申报,不断丰富儿童适用药品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加强儿童医疗费用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用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全市具有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可调剂使用本市儿童专科医院院内制剂。

关键词:托育服务

探索普惠托育服务模式,着力增加公建托位供给

在优化托育支持政策方面,《工作措施》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价格和财政补助动态调整机制。明确新建小区托育服务设施配建标准,与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通过创建完整社区等城市更新项目,补齐老旧小区托育服务设施短板。

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构建以幼儿园托班为主渠道,社区办托和托育机构为重要依托,单位办托为有效补充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积极探索社区管理下的家庭邻里互助照护。

探索北京市普惠托育服务模式,着力增加公建托位供给,提高公建托位占比;推动市、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统筹社区资源,提供更多免费或低收费场地,推动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养老托育融合服务。积极开展计时托、临时托等多元化托育服务,满足就近就便入托需求。鼓励单位托育点对外招生。

据了解,根据《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到2025年,北京要做到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多元化托育服务供给体系基本建成。其中,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普惠托位占比不少于60%。

同时,《工作措施》提出,建立妇幼保健、基层卫生、疾控机构对辖区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和健康管理的支持指导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婴幼儿养育照护实践基地。

关键词:教育保障

统筹考虑同一家庭子女“长幼随学”

《工作措施》明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根据适龄人口规模变化,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制度。不断优化财政保障政策,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支持中小学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和社会实践项目。在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阶段,结合学位实际,统筹考虑同一家庭子女“长幼随学”。保障符合条件的公共租赁住房群体享有与购房群体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同等权利。

在住房支持政策方面,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可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优先配租范围,并在户型选择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子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子女父母同时申请保障性住房的,优先考虑就近配租配售。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结合实际出台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政策。多子女家庭租赁房屋并备案的,可按实际月租金提取公积金,不受月缴存额限制。

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加强对女性劳动者特别是生育再就业女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对女职工特别是孕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此外,加强交通出行保障。在以家庭为单位配置小客车指标时,加强对多子女无车家庭的倾斜支持。

■专家观点

《工作措施》形成“生-养-育-住”全链条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表示,生育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生育率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通过直接的经济保障和医疗服务支持降低生育成本,又通过配套的社会政策间接影响生育意愿。北京市将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又提出完善灵活就业等人员的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措施,这些措施在全国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孙洁认为,生育津贴仅覆盖短期收入损失,养育成本占家庭收入比例长期居高。《工作措施》从经济补贴、托育服务、住房支持、教育保障、职场权益等多维度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形成“生-养-育-住”全链条支持。

在经济补贴方面,生育补贴和保险覆盖可减少家庭短期支出,尤其对中低收入群体效果显著。公积金贷款额度和公租房优先配租政策,直接减轻多孩家庭居住负担。教育保障方面,增加幼儿园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统筹考虑同一家庭子女“长幼随学”,切实解决孩子跨校就读接送难、家长精力分散顾不全、家庭教育成本高等现实难题。托育服务供给若托位目标达成,可缓解“无人带娃”的困境;企业激励措施可能减少女性因生育导致的职业中断风险,提升生育意愿。“最重要的是,政策释放了鼓励生育的信号。”孙洁说。

新京报记者 陈琳

责任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