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学伟
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的洪家村的田间地头,一群群铜鹅嬉戏玩耍,它们或低头觅食,或昂首高歌,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活力。“这些铜鹅真是我们家的‘小金库’啊!”村民们看着铜鹅满脸喜悦地说。
有人会问,养鹅并非什么高科技产业,为什么如此备受望城区村民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
逻辑一,市场需求旺盛。鹅产品需求持续增长,鹅肝、鹅肠、鹅肉等在餐饮市场供不应求。例如烧鹅售价达80元/斤,且鹅绒制品附加值高,刺激养殖热情。
逻辑二,健康产业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经济越疲软,越需要有“情绪资本”的推动。什么是“情绪资本”?就是不断制造消费欲望,不断创造可拥有的共鸣,以此驱动消费。
吃鹅肉为什么健康?鹅本身具有抗病能力。鹅以草、水生植物等素食为主,较少摄入高油高盐食物,这种天然饮食结构有助于减少肠胃负担,降低患病风险。
逻辑三,带动就业、带动致富。现代养殖技术普及,通过科学饲喂,新手也能有效控制成本。同时又因为,品种适应性强,不同地区可根据环境选择品种,如高山地区适合土种鹅改良品种,无需水塘也可养殖。鹅的抗病能力强,降低养殖风险。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刘青华曾因家庭原因无法外出打工,然而,自从望城区的桥驿镇大力推广庭院养鹅,他的生活便发生了改变,日子也有了奔头。站在自家门口,刘青华就跟我们算起经济账:“鹅的品种好,只需喂几个月就能卖一百多块一只,喂养时间长价值更高。而且鹅蛋可以卖到4块多一个,现在每天多的时候可以捡到十几个鹅蛋,一年下来可增加收入一万多元呢。
刘青华的故事,只是桥驿镇庭院养鹅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桥驿镇,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庭院养鹅走上了致富路。他们不仅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环境,还提升了生活质量。庭院养鹅己成为带动就业和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铜鹅,因声若洪钟而得名,是湖南的名贵品种。过去长沙地区并没有大规模养铜鹅的习惯,但在桥驿镇,铜鹅却找到了生长的沃土。庭院养鹅,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复杂的设备,只需要利用闲置的土地和简单的养殖技术,就能为村民们带来可观的收入。而且庭院经济还能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就业机会。
望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望城区委书记秦国良,有这样一个观点,叫真抓实干抓好“三农”工作,就需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从鹅产业到鹅文旅,望城的农文旅融合,又有了的新示范样板。
2023年,桥驿镇争取上级配套资金50万元,因地制宜发展“庭院养鹅”,引导群众利用自家前庭后院等碎片空间发展以鹅养殖为主的订单农业。该项目由桥驿镇乡村振兴办牵头,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产业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红色驿家农业公司提供优质鹅苗、防疫药品和围栏等设施建设,确保庭院养鹅项目的顺利推进。红色驿家负责人周荣也成了桥驿镇的“鹅司令”,他与工作人员一家家走访,为村民讲解庭院养鹅的好处和养殖技术,帮助村民们将闲置的土地变成了“聚宝盆”。如今,桥驿镇庭院养鹅红红火火办起来了。原本寂静的庭院,如今充满了铜鹅的欢快叫声,那些闲置的土地也成了铜鹅的乐园。也很好的带动了当地的亲子研学旅游及餐饮配套产业发展。解决了当地很多闲置劳动力的就业,让大家在家门口也能赚到钱。
桥驿镇党委书记谢立雄常常在给投资商介绍该镇招商引资项目时,就形象的说“鹅叫声此起彼伏。成群的大鹅或低头觅食,或悠闲踱步,好不惬意”。共青团望城区委书记周玮亦有同样的感受,她介绍说,庭院养鹅,已成为村民“致富就业”的一道风景线。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