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志斌
10月24日,第八届立法会选举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作为政府与市民沟通联系的桥梁,立法会在反映民情、监督施政、团结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更是香港民主实践的一大“特色窗口”。然而,在议员提名期将至前夕,部分海外媒体以虚假消息干预香港选举,妄称部分参选人有“特殊待遇”,大肆诋毁即将开始的立法会换届选举,试图再一次为立法会选举“泼脏水”、颠倒黑白。更有甚者恶意揣度,将部分议员的弃选这一个人行为解读为所谓“‘七上八下’的惯例”,更有将之污蔑为希望以大陆背景出身的“年轻力量”进入香港立法会的“暗箱操作”。这些空穴来风的媒体报道看似关心香港的民主和未来发展,实际上是与之前反中乱港势力破坏选举、挑战特区政府管治的一贯逻辑可谓是同出一辙。针对这一系列的恶行恶意,港澳平以《选举不容干扰破坏》为题,呼吁广大选民“擦亮眼睛,识别祸心”,“积极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为香港共同家园的未来投下负责任的一票。”
中央和特区政府对破坏选举的相关言行划红线,亮剑警告,是对香港民主实践的一种保护和支持。在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有能力、有担当的爱国爱港者们“上位”,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结构性转型出谋划策。笔者作为选举委员会的委员,对完善选举制度之后的立法会选举运作,感触颇深,面对这些抹黑立法会选举的言论,更是有一些话语不吐不快。
第一,立法会选举从来都不是一场“内定”的游戏。近日来,笔者不断收到有意参选的参选人的提名要求,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接触,全面地了解他们对服务香港社会的热情和经验,对于他们的政纲和过往言行立场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参选人们积极要求提名,并对自身的服务理念进行了深刻的阐释,而选委会委员客观考察和打分,这一行为本质上就是在对一些“内定”言论的有力反击。
其次,对立法会选举制度和香港民主实践的抹黑实际上是对选民权利和责任的一次“舆论操纵”。在完善选举制度之后的立法会是以爱国爱港为核心、以能力考核为经纬的选拔,香港市民尤其是合资格的选民是有责任参与到香港美好未来的民主建设之中。而那些充满着误导性言论实际上是将选举本身政治化、阴谋化,进而左右选民的判断,从而达到干扰正常政治秩序的目的。
最后,笔者亦要重申,相比较揣测“谁上谁下”,我们更应该关心参选人是凭借怎么样的能力和政纲而被选上的,香港未来五年到十年的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香港社会还有什么样的民生问题亟待解决。新面孔的出现证明香港是一个具有政治活力的城市,也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之中。承上启下、新陈代谢、推陈出新永远是一个社会民主进步的标志。既然“内定”是无中生有,那我们何尝不应该要集中注意力,对这些年轻面孔和他们的政纲给予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进而对他们的成绩和表现实施公允的考核。选举不能伤了选民的心,更不能因所谓“祝福名单”、“内定”等字眼让年轻人参与“一国两制”下的民主治理的热情受到影响和干扰。
真正的民主是民心所归的选择。在完善选举制度后的立法会选举是符合当下香港高质量发展的民主政治生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立场的正确性。而那些以恶意抹黑的方式来诋毁香港选举、“哀叹”所谓“香港民主落寞”,无非是反中乱港势力的一次无力“叫嚣”和“假把式”。作为第八届立法会选举的参与者,笔者呼吁更多的香港市民和广泛社会人士走出来,表达自我,积极考察参选人,珍惜手中的选票,为自己为香港投出一个真心实意的民主未来。
(作者为安徽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侨联委员、资深评论员)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