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院士陈方正。(点新闻记者刘鸿霖摄)
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振宁于2025年10月18日辞世,享年103岁。中大今日(23日)于大学图书馆内大学校史馆设吊唁室,供市民前往签署吊唁册及留言,缅怀其卓越贡献。
吊唁室于今早9时起正式开放,正中摆放杨振宁教授的遗像,并写道“永远怀念 杨振宁教授1922-2025”。吊唁室两侧各置8个花圈,中间的多媒体屏幕投影着他的生平事迹与各项成就。点新闻记者在现场见到,陆续有市民前往吊唁室向教授鞠躬致敬,并在遗像前写下留言以此缅怀。
在中大物理系读博士的王先生在吊唁室开放不久后便来到现场,他表示,杨振宁是他“心中崇拜的偶像”,在得知杨振宁去世消息的几天里他的“心里一直感到很沉重”,今天特地前来吊唁。杨振宁曾多次来到中大授课,王先生称自己入学较晚,并未有机会和他见面,对此感到非常遗憾。
在吊唁室不远处的邵逸夫夫人楼天台花园草坪上,屹立着中大于2007年为杨振宁荣获诺贝尔奖50周年暨85岁生日而揭幕的铜像,雕像脚下簇拥着鲜花。浙江工业大学的曹飞凤老师今年以访问学者身份来到香港中文大学学习。她和她的朋友在得知吊唁室开放后,便从家边街市购买鲜花,特地带到雕像前献上。她指自己也有国外留学经验,对杨振宁教授在当时国内条件并不算优渥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回国的精神感到感动,表示这是每一个在国外研究的学子的心愿,值得所有人学习。
曾在中大物理系执教超30年、现已85岁的荣誉院士陈方正回忆,他和杨振宁已是相识近40年的老朋友,指杨振宁的研究在基本物理学理论的进步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引用孟子的“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形容杨振宁教授的一生,赞他是“一个真正的伟人”。在遗照前,他留言写道,“杨先生,你已经过完了光辉而充实的一生,但你开辟的道路还要有无数的人走下去。我们曾经共度的那许多美好时光,我也将永久铭记于心,你好好安息吧。”
(点新闻记者刘鸿霖报道)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