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现场
香港新闻社10月22日报道 10月18日,“天才的对决--毕加索、达利&周艺文特展暨现代西班牙绘画展”在广州另一个美术馆开展。展览由纽约美术协会主办,另一个美术馆承办。策展人江哲,学术主持李辉武。
从2000年北京达利画展引发的“超现实热潮”,到2025年底上海毕加索大展的“时尚艺术融合实验”,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在中国的每一次亮相都深刻影响着公众审美。如今,一场突破既往展览范式的展览在中国华南隆重登场。
这次展览不同的是,两位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与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周艺文先生在同一个展览中进行对话,从而开启了一场跨时空的具有艺术史意义的历程。
“天才的对决--毕加索、达利&周艺文特展暨现代西班牙绘画展”海报
特展现场
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周艺文与他的作品
周艺文接受采访
周艺文先生在展览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天才的对决”非力量较量,而是灵魂对话,其核心是激活艺术永恒生命力。
著名诗人、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周瑟瑟则提出“三个对话维度”:一是观念对话,周艺文的“新童话主义”与毕加索“立体主义”、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的对话;二是精神对话,周艺文的《开放的鸟笼》,以及白鸽、羽毛的精神意象与毕加索、达利对于平和与自由理念的对话;三是当代对话,周艺文的“新文艺复兴”当代艺术运动回应全球现实的对话。
从毕加索的立体解构到达利的超现实梦境,从周艺文的线条哲学到“新文艺复兴”的全球实践,“天才对决”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文化对话的里程碑。它打破了“西方大师单向输出”的惯性,实现 “中西艺术跨时空对话”;它超越了“作品陈列”的浅层模式,构建了“理念引领、跨媒介融合、公众参与”的深层生态;它不仅让华南观众近距离欣赏到大师真迹,更让全球艺术界看到了当代艺术新的动向。
本次展览聚焦20世纪西班牙艺术巨匠的经典之作,共展出83件真迹作品,它们均来自纽约美术协会官方珍藏,为观众呈现一场充满颠覆色彩的艺术盛宴,并展现西班牙艺术的独特风格与深厚文化内涵。在这其中,有乌贝达、贝内特、库洛斯等艺术家的作品62件,毕加索和达利两位艺术巨匠的作品21件,涵盖油画、雕塑、版画手稿、陶瓷等多个类型。
本次展览展出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周艺文先生创作的《毕加索意象》《达利意象》《被困扰的哲学》等系列架上绘画作品,以及雕塑与装置作品《背负时间的达利》《开放的鸟笼》等。以“双大师同展+东方视角回应”的架构,实现中西艺术的对话,更以周艺文“新文艺复兴”理念为核心,打造跨媒介艺术共生场景。
毕加索板块以1930年代油画《蓝眼睛的女人》为核心,作品以“金发缪斯”玛丽・德雷莎为模特,柔和曲线与明亮色调勾勒人物婉约气质,蓝色眼眸暗藏的情感张力被评价为“毕加索情感生活的镜像”。同期展出的陶瓷《严巴布》则展现其晚年工艺探索,红陶质地与釉下彩工艺结合,将立体主义符号注入传统媒介,与周艺文作品形成材质呼应。
毕加索真迹《蓝眼睛的女人》
达利板块的青铜雕塑《长颈鹿维纳斯》堪称超现实符号典范:以古希腊维纳斯为原型,修长鹿颈与女性躯体融合,胸前抽屉元素呼应弗洛伊德理论,内部微型钟表、羽毛等细节强化“记忆与欲望”主题。
达利的青铜雕塑《长颈鹿维纳斯》
周艺文以架上绘画与装置艺术为载体,实现对毕加索、达利的主动回应,亦是其“新文艺复兴”理念的视觉呈现。
周艺文是近年来在欧美引起较大关注的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他提出“新文艺复兴”当代艺术运动。“欧洲文艺复兴”及其之后的诸多元素,在周艺文的创作里成为一种历史材料,被重新处理、叠加或变形,使他们获得了新的身份-新的启蒙角色。《毕加索意象》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周艺文与毕加索进行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几何切面之间,白鸽立于混沌的形体之上,羽片浸染着宣纸温润的暖色,那些被拆解的轮廓在赭石与琥珀的调和中重新获得平衡,照见破碎与完整的辩证。“新文艺复兴”当代艺术家与“立体主义”大师巅峰对决,在一个时空里重构了周艺文与毕加索的空间、色彩与线的关系。
周艺文架上绘画《毕加索意象》,122㎝×122cm,纸本彩墨+油漆
“新文艺复兴”国际当代艺术家周艺文与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相遇,一场天才的对决,一场引发灵魂震颤的梦境。《达利意象》是周艺文“新文艺复兴”当代艺术运动的代表作之一。达利手托白鸽的瞬间被凝固定格,背景不规则粗线肌理,白鸽作为自由的象征,指引观者在严谨笔法与荒诞构图的张力间,探寻超越文化的当代艺术思潮。周艺文重构了历史与当代的语境,蓝色的曲线既是历史的轨迹,又是当代的走向,白色的羽毛与鸽子是周艺文灵魂的符号。画面上集中了当代艺术家与大师的呼吸,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必须承受的艺术之重。
周艺文架上绘画《达利意象》,122㎝×122cm,纸本彩墨+丙烯
周艺文源于生命体验的艺术哲学-线的哲学-生命的复调
周艺文当代艺术在中国与威尼斯、佛罗伦萨、莫斯科等地的全球巡展中,他所提出的“新文艺复兴-线的哲学-生命的复调”,引起国际当代艺界强烈的反响与好评。线与线之间紧密、内在、坚固,构成周艺文的艺术与思想的整体。《被困扰的文艺复兴》系列架上绘画与雕塑、装置艺术形成互文关系,这是符号学意义的当代艺术,通过密集的线条或纤维构成一种新的视觉语言,这种语言里有清晰的光的渗透,既是色彩的艺术又是情绪的艺术。周艺文创造了线的哲学,一个聚焦于线、色彩与情绪的新的艺术流派由此诞生。
《被困扰的哲学》系列是国际当代艺术家周艺文聚焦于线、色彩与情绪的新的艺术流派的代表作,他创造了源于生命体验的艺术哲学-线的哲学-生命的复调。毕加索最初受莫奈和卡里埃的影响,以蓝色作为主调加强作品的诗意,那一时期毕加索目击贫困、绝望与孤寂的人们,加上好友卡萨赫马斯因失恋自杀,他的作品常以蓝色为主调,有了更多的忧郁和悲哀的气氛。而周艺文创作的蓝色线条,象征人类蓝色的血管,在一个全球地缘政治不断撕裂加剧的时代,周艺文的当代艺术表达了他的世界观。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未来的梦幻,以及纯粹沉迷的爱。蓝色的线条,密不透风,一片羽毛栖息,如禅机泄露。
周艺文架上绘画《被困扰的哲学》,122㎝×122㎝,铝塑板丙烯
周艺文的《被困扰的哲学》重构了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既有热烈的隐喻,又有疯狂的想象。他创造了线的哲学。蓝色的线条,象征人类蓝色的血管;绿色的线条,如海底的水草,神秘而幽深;金黄的线条,密不透风,象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红色的线条,甜腻肥厚,如蜜蜂吐出的汁液……周艺文的线的哲学,让人产生美的幻觉,引诱人伸出舌头,忍不住要舔一舔他的作品,尝一尝他的作品的滋味。从视觉到味觉,他的作品具有别样的冲动,与观者共同体验生命的狂欢与激情,充满了生命探索的无限可能。红色线条如火焰交织,凹凸肌理与毕加索《严巴布》陶瓷质感呼应,探索触觉体验;黄色线条间隙光斑如阳光穿透,传递希望,明亮色调与毕加索《蓝眼睛的女人》形成色彩对话,以温暖缓解视觉压力。
周艺文架上绘画《被困扰的哲学》,122㎝×122㎝,铝塑板丙烯
周艺文架上绘画《被困扰的哲学》,122㎝×122㎝,铝塑板丙烯
一次全球精神能量的集体激活
《开放的鸟笼》以解构主义手法颠覆传统装置形式:巨型鸟笼的金属框架被刻意“打开”,鸟笼外部与内部布满了白色鸽子,象征冲破束缚的渴望。周艺文通过材质对比,冷硬的金属与柔软的羽毛营造出静谧与热烈并存的美学张力。与毕加索1949年为巴黎世界和平大会创作的《和平鸽》形成呼应,诠释现代艺术对“自由”的多元理解。作为中国当代艺术跨媒介实践的典范,《开放的鸟笼》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全球精神能量的集体激活。周艺文重建了爱的信心与责任,他缓解了当代集体的焦虑,试图缝补全球化的虚无与撕裂后的疼痛。
周艺文装置艺术作品《开放的鸟笼》,材料:不锈钢+仿真白鸽
“新文艺复兴”当代艺术家周艺文以架上绘画与雕塑、装置、数字艺术等形式,构成了他以架上文本与综合材料互文的完整的表达系统。《背负时间的达利》与《沉睡的蒙娜丽莎》《绿马》等都是他这一时期的雕塑代表作。达利通过《记忆的永恒》确立“软钟”视觉符号,周艺文以他“新童话主义”的幻觉进行雕塑艺术创作。这件作品运用了周艺文的童话思维与意识变形的手法,与达利同时抵达“偏执狂临界状态”。但周艺文挣脱了历史沉重的袍袱,在柔软的线性的时间里开始了他新的启蒙。
周艺文雕塑与装置艺术作品《背负时间的达利》,材料:树脂+镜片
作为“新文艺复兴”当代艺术运动的发起者,周艺文强调为全球当代艺术发展提供“东方方案”。
周艺文认为,欧洲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典”为起点,最终实现了艺术的革新;而“新文艺复兴”当代艺术运动则以全球传统为资源,作为“活的材料”进行重构,用当代媒介重新表达。
周艺文说:“‘新文艺复兴’的‘新’,在于它不再以单一文明为中心,而是以全球文明为土壤。”
周艺文提出,当代艺术的边界正在消融,绘画、雕塑、装置、数字艺术不应是孤立的门类,而应是“跨媒介共生的艺术生态”。他以本次展览的作品布局为例:架上绘画《毕加索意象》为装置艺术《开放的鸟笼》提供符号基础,架上绘画《达利意象》与雕塑装置艺术《背负时间的达利》形成维度互补,而《被困扰的哲学》系列则以“线”为媒介,串联起所有作品——这种“跨媒介共生”,正是“新文艺复兴”当代艺术对“艺术形态”的革新。
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周艺文在特展现场
著名诗人、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周瑟瑟认为,当代艺术存在“过度形式化”“脱离现实”的困境,而“新文艺复兴”当代艺术运动的核心使命,就是让艺术重新回归“人的需求”——既要回应个体的情感焦虑,也要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在周艺文《被困扰的哲学》蓝色版本中,密集的线条象征“全球撕裂的现实”,而中央的羽毛则代表“希望”,这正是对“人文关怀”的视觉表达;在《开放的鸟笼》装置艺术中,周艺文则通过“自由”的意象,呼吁人们打破精神束缚,重新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周瑟瑟表示,“欧洲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的觉醒,而‘新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的共生’。在战争、疫情、气候危机交织的当下,艺术不应是象牙塔中的玩物,而应是抚慰心灵、凝聚共识的力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控诉战争,达利的《记忆的永恒》反思时间,他们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承载了人文精神——这也是‘新文艺复兴’试图继承并发展的核心价值。”
周艺文已在多个国家举办相关展览与论坛,其理念得到国际艺术界的广泛认可。2024年10月在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大学,2024年11月,威尼斯成都双城展,2025年1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2025年8月,在莫斯科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新文艺复兴”当代艺术得到了威尼斯、莫斯科的策展人、学者与艺术家的高度评价。
本次“天才的对决”展览,被国际艺术界视为“新文艺复兴”运动的“里程碑事件”,它首次将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与东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以对话式陈列。
周瑟瑟说:“‘新文艺复兴’运动为全球当代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它不再强调‘西方中心’或‘东方崛起’,而是倡导‘多元共生’,这正是当下艺术界最需要的理念。”
周瑟瑟强调,“周艺文的‘新文艺复兴’,不仅是一场艺术运动,更是一种文化态度——它让东方艺术从‘被动回应’走向‘主动输出’,让中西艺术对话从‘形式交流’走向‘精神共鸣’,这对全球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位来自深圳的观众说:“我不仅想看看毕加索、达利的真迹,更想了解周艺文的‘新文艺复兴’的作品。这种‘中西对话’的展览,太有吸引力了。”
“天才的对决”展览打破“西方大师单向输出”的惯性,以周艺文作品为纽带,跨时空进行周艺文“新童话主义”与毕加索“立体主义”、达利“超现实主义”的灵魂对话。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不仅是华南的文化重磅事件,更成为“新文艺复兴”当代艺术运动全球化的重要一步——证明当代艺术的未来,在于不同文化的相互滋养与共生。
据悉,“天才的对决--毕加索、达利&周艺文特展暨现代西班牙绘画展”在广州番禺区甘棠大道11号另一个美术馆NO.2馆展出至2026年2月8日。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