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资讯 / 正文

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全球气候新“化学开关”

中国科学家于北京时间2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论文显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微妙变化,能够改变海底甲烷的消耗方式,就像一个控制全球气候的“化学开关”。随着现代北极海洋快速变暖和淡化,类似的开关可能被再次激活,需要密切关注。

中国科学家于北京时间2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论文显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微妙变化,能够改变海底甲烷的消耗方式,就像一个控制全球气候的“化学开关”。随着现代北极海洋快速变暖和淡化,类似的开关可能被再次激活,需要密切关注。

这是2023年7月25日从“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拍摄的北极圈内的浮冰。新华社图片

据新华社报道,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完成。研究人员表示,在5600万年前的超级变暖事件中,地球经历了极端的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由于该事件与当前气候变化存在诸多相似,一直备受科学界关注。然而,其背后的碳循环机制,特别是北极海洋发挥的作用始终是未解之谜。

据介绍,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而大量的甲烷以水合物“可燃冰”形式储藏在海底。以往科学家担忧海底甲烷释放后会大量进入大气,直接加剧全球变暖。但近年研究发现,当前绝大部分海底释放的甲烷都会快速溶解在海水中,然后被各种微生物“消化”掉,很少能直接进入大气。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一歌表示,这个过程就像“慢燃发电厂”,即微生物以硫酸盐作为“燃料”,高效转化甲烷能源,同时产生碱性物质,缓解海洋酸化。而5600万年前,北极海水硫酸盐浓度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因为硫酸盐严重不足,就像燃料短缺一样,发电厂无法正常工作,甲烷只能进入海水。这时,好氧细菌开始“快速燃烧”甲烷,释放二氧化碳,就像高温燃烧释放大量废气一样。

研究团队基于北极海洋浮游植物“分子化石”重建的二氧化碳浓度显示,5600万年前北极海洋的二氧化碳浓度水平比全球平均值高,这说明北极海洋从原本吸收二氧化碳的“海绵”变成了排放二氧化碳的“烟囱”。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提醒,当北极海水变淡、化学环境改变时,可能重演5600万年前的故事,即甲烷从高效利用转向快速燃烧,并加剧气候变化,需要密切关注。(完)

责任编辑:吴美玉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