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7日上午在立法会宣读2025年《施政报告》。他表示,特区政府将牵头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帮助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对此,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长丘应桦相信,有关举措会促成内企在香港成立地区总部或分公司,创造就业机会,刺激香港经济。
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1922亿美元,按年增8.4%,内地企业“出海”步伐加快。李家超提到,去年外地驻港企业在香港共设有超过1400个地区总部,其中逾300个来自内地。“出海专班”将整合特区政府的外地办事处组成一站式平台,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会督导“出海专班”工作及协调各政策局、部门和机构,为“出海”企业制订多元方案。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在一个电台节目上表示,将会带领“专班”并统筹安排,商讨协助内地企业“出海”的政策方案,了解不同国家及地区对企业的需要,主动向内地企业推广“出海”商机,并视乎内地企业的“出海”实力、发展方向及意愿,协助双方对接。
他相信,有关举措会促成内企在香港成立地区总部或分公司,创造就业机会,刺激香港经济。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亦指出,成立“专班”有利金融服务、财资中心设立、专业服务等,且促进跨境资本合作,有助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角色,带动香港专业服务增长。
据悉,有意“出海”的内地企业,可在香港设立财资中心和区域总部,进行跨境结算、汇款和融资等;并聘用香港会计、法律等专业高增值供应链服务拓展海外市场;同时透过香港推广优势,对接环球买家,打造国际品牌。
丘应桦提到,位于马来西亚的经贸办今年年底会开始运作,政府将按实际需要,在其他国家设立经贸办。目前,香港共有14个驻外经贸办,分别位于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加上香港贸发局的办事处,合共覆盖129个国家。特区政府将检视如何整合投资推广署、贸发局及经贸办的资源,并向拉丁美洲、中欧、东欧及中亚扩展经贸,相信有助内企及港企走向世界。
香港金管局表示,香港作为亚洲银行业枢纽,具备条件支援不同企业“出海”发展。
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陈清霞撰文分析指,“出海专班”的设立标志香港在国际供应链角色进一步提升。“出海专班”切实发挥好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作用,专业服务是核心要素。内地企业在拓展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时,对会计、金融、法律等高增值专业支援的需求尤为迫切。跨境税务安排、资金管理方案、合规审查与法律保障,都是企业能否顺利“走出去”的决定因素。专业服务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企业国际化的速度、成本与确定性。
她认为,即将成立的“专班”应进一步汇聚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创新科技、私募基金等领域翘首,围绕IPO(首次公开招股)、并购及海外投资等关键需求,共同制订界别化支援方案。跨界协作能够让企业在香港获得从融资、投资到合规与科技应用的完整支援,打造、形成高效的“出海生态”。同时,金管局邀请海内外银行在港设立区域总部,以及研究优化财资中心的税务宽减措施,与“出海专班”形成合力,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跨境金融方案。
去年11月,Dmall国际业务首席执行官Marcus曾提到,内地公司“出海”最好从自家门口开始,毕竟始终牵涉到一个巨大的投资、巨大的文化变化。“如果你是内地的科技公司,你首次要进去国际市场应该先来香港,这在逻辑上是合理的。”他提到,香港和内地文化习俗相近,并能获得政府的支持等,之后内企再进入其他市场,“我认为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合乎逻辑的步骤。”(完)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