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大泽湖海归小镇是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三基地”之一,这里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摄
盛夏的长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躁动感,仿佛整个城市都在加速奔跑。来到湘江新区,崭新的研发中心大楼拔地而起,玻璃幕墙上“研发中心”的LOGO在阳光下格外夺目,内部的实验室亦已经投入使用。长沙以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大家,这里正在全力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新名片。
这种让城市“跑”起来的决心,源于2023年湖南提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目标。就在同一年,一批重大项目迅速揭牌、签约、动工,拉开转型序幕。作为首开区的“世界计算.长沙智谷”,2023年首批60万平方米已投用,如今正冲刺2025年全面竣工的节点。
走进位于“首开区”的长沙智谷,在创业基地内,几位来自欧洲、非洲的年轻人表示,专程来长沙创业,看中的正是其科研潜力。短短两年时间,多个研究院落地,人才引进启动,长沙的除旧布新堪称雷厉风行,尽显速度、魄力和执行力。
长沙的速度,在与其他城市的对比中更为鲜明。今年7月,广州冼村的城中村旧改,历经15年博弈,才拆掉最后一栋“钉子户”大楼。相比之下,长沙智谷从动工到运行,只用了两年。相信如果不久后再有机会拜访,看到的长沙又将是另一番新面貌。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