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观点 / 正文

​马超:IPO市场重拾活力 利好香港招商引才

香港新闻社7月14日讯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以1,071亿元的总集资额超越其他市场,稳居全球首位。然而,如何接好这波红利,进一步推动人气、消费和地产的全面复苏,实现人、财、地“三旺”,是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优势,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文|马 超

继国际排名接连传来好消息后,香港在IPO市场上再次交出亮眼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以1,071亿元的总集资额超越其他市场,稳居全球首位。这不仅彰显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稳固,也大大提振全球投资者对香港经济蓬勃发展的信心。然而,如何接好这波红利,进一步推动人气、消费和地产的全面复苏,实现人、财、地“三旺”,是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优势,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集资额翻7倍 IPO强势回归

疫情之后,香港经济曾面临冲击,IPO市场也随之失色。2023年在全球排名第六位,被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超越。但香港金融根基稳固,只要有机遇,便能迅速恢复活力。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迎来强势反弹。根据毕马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共有42只新股上市,集资总额1,071亿港元,同比增长7倍,其中6月募资创下2022年以来单月新高。同期,美国纳斯达克集资713亿港元排名第二,而新加坡仅录得4,590万新元,不及香港的零头。与此同时,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20%和18.68%,市场情绪回暖,为新股认购热潮注入动力。

这波热潮只是开始。下半年一向是香港IPO的旺季。据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消息,目前已有超过200家企业排队上市,多个项目预计单案募资超过百亿元,IPO热潮有望延续至明年。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纷纷上调预期,罗兵咸永道预计,2025年香港IPO总集资额将达2,000亿元;毕马威更乐观,预测全年可挑战2,500亿元,有望超越纽约,重夺全球年度IPO冠军。

提振消费 广纳人才

如果要为香港IPO市场火热找原因,除了政策红利与前瞻布局之外,还体现了在环球局势不稳的情况下,香港“避风港”的功能更加凸显,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持续提升。未来势必会有更多内地企业选择香港作为境外上市首选地。然而,要更好地将红利最大化,香港需要在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促进人气、消费和地产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香港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毋庸置疑,要实现整体经济的稳健扩张,还须推动人、财、地“三旺”。藉内地企业排队在港上市的东风,香港应积极汇聚人气,提振消费,推动地产行业稳健发展,全面承接这波红利。

在人气方面,IPO市场的活跃正在吸引大量科技企业和人才涌入,尤其是金融服务、创新和信息科技领域的人才。这不仅为香港经济注入新活力,也对人口结构带来长期的正面影响,但比起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住人才。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房价,一直是一大障碍。这需要香港加速优化空间布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例如加快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满足人才对住房、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的需求,为留住人才提供更大的支持。

在提振消费方面,人才的到来可为本地经济带来消费活水,但香港也要更加积极有为,可借鉴内地增收减负、区域合作、针对性补贴等促消费政策,根据香港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同时,在新消费潮流推动下,香港不能故步自封,要善用内地服务业升级的经验,例如“文旅+”、“互联网+”等新消费形态,创新本地消费场景,制定全面的刺激消费策略。有数据显示,港人在内地的消费中,生活服务类占据主要比重,香港零售业可从中获得启发,着力提升服务,增加本地消费吸引力,进而为经济培育增长点。

地产复苏方面,则主要指香港写字楼市场。近期,美国简街资本以月租3,061万元进驻恒基地产中环新海滨项目,创下数十年来单一办公室租赁纪录,显示出外资对香港的信心。写字楼市场也展现出复苏的信号。然而,香港整体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仍然高企,需要通过吸引更多内地及海外企业来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增加对写字楼和商业地产的需求,并配合便利政策推动市场健康发展。社会应正视,房地产业是香港支柱产业,必须得到稳健发展。

IPO市场的繁荣为香港注入信心,但香港社会还需要主动出击,在人气、消费、地产的基础上,发挥稳定性、联动性和创新性的综合优势,守正创新,稳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信拥有坚韧与创新精神的香港,将继续在全球经济与科技转型的关键节点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系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课程总监)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