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港青少年中国文化和旅游知识竞赛”颁奖典礼5日在香港树仁大学举行。(大公报记者麦润田 摄)
(大公报记者 徐小惠 李兆桐 麦润田)“第四届全港青少年中国文化和旅游知识竞赛”颁奖典礼5日在香港树仁大学顾铁华费肇芬伉俪广场举行。知识竞赛内容涉及中国文化和旅游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文化等范畴,吸引全港230多所学校的8500多名学生踊跃参加。赛事设置1000多道参考题目,旨在让参赛学生在备赛与竞赛的过程中学习和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旅游知识,从而加强对香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亚洲旅游交流中心联合主办,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教育局、民政及青年事务局作为特别支持机构。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郑勇男,全国政协常委、大众文教集团董事局主席姚志胜,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亚洲旅游交流中心主任张栋,全国政协委员、联泰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陈亨利,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助理署长伍志和,香港树仁大学行政副校长周德生,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共事务总监华铭庆等出席并主礼颁奖典礼。逾两百位社会知名人士、老师、同学及家长亦在场共同见证各组别奖项公布。
郑勇男致辞表示,香港以其“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在向全球游客展现中华文化的同时,亦为本地青少年开辟了一条认识祖国、淬炼家国情怀的立体通道。此次比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与祖国深度对话的机会,从祖国的繁荣发展中汲取活力,积极把握文化旅游的独特价值,筑牢文化认同根基,守正创新,让根植血脉的文化基因转化为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思想动能。他提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希望香港的青少年始终坚定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以“强国有我”的主动担当,自觉把爱国爱港精神转化为建设香港和祖国的实际行动。
蔡若莲致辞表示,通过比赛,同学们可以更了解国家的历史和地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之美,提升自身的修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育局一直采取多元化以及具体的措施,推动同学们学习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认知、认同以及文化自信。她续称,同学们能够在初赛与决赛中脱颖而出,一定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储备丰富的知识,在比赛中加深对国家历史、地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热情,用课本搭建认识国家的桥梁,用足迹深化对国家的理解,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德才兼备、有承担、有视野、爱国爱家的栋梁之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力量。
“第四届全港青少年中国文化和旅游知识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每阶段均设有个人赛和团队赛。初赛于3月下旬至4月下旬通过线上答题的方式举行。决赛则于7月4日至5日举行,在多名专业评审的点评及见证下,14所学校共56名同学经过激烈的角逐,诞生各个组别的冠、亚、季军。
比赛结束后,主办方还将举行“山河韵·中华行──跟着大文看祖国”活动,带领部分获奖同学前往集先进科学技术和独特山水灵韵于一身的贵州,亲身了解贵州迷人的多元民族文化和非遗文创技艺。
拔萃男书院学生萧智邦作为学生代表在颁奖礼发言表示,在学习与参赛的过程中,祖国的绵延山水、历史长河宛若呈现眼前,让学生们亲自见证了祖国从古至今的辉煌壮丽变迁,对于赛后即将展开的文旅活动他表示:“知识竞赛和贵州游学活动的组合正是对‘知行合一’的生动诠释,是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探索。”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