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指,政府可以参考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制定本地特色的AI治理框架。(点新闻资料图)
立法会今日(3日)就“制订个人资料保障制度框架,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挑战”议案继续辩论,多位议员对议案表示支持,建议政府学习先进经验,合理管控人工智能,保护个人隐私。林琳指出,现行《个人资料(私隐)条例》自1996年实施以来,越来越难以应对AI技术引发的资料传输、算法不透明、深度伪造等新兴风险。她介绍,深圳福田区有专责监管部门对AI政务应用进行风险管控,而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则确立了风险分级管理、算法透明度和使用者知情权的法律框架。她表示,香港作为普通法地区,可在保障资讯自由及衔接国安法的前提下,探索“被遗忘权”和跨国资料协议等机制,政府可以参考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制定本地特色的AI治理框架,明确权责及违规惩戒路径。
陈绍雄表示,AI发展依赖海量数据进行训练,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个人资料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他提到,特区政府数字政策办公室虽曾推出多份指引,但这些指引缺乏强制规范力。他还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例,指出其感知技术在收集交通数据时,难免涉及道路使用者的个人资讯,而低空经济中如无人机送外卖等亦存在同样的私隐隐患。他也强调,规管应以人为本,避免过严扼杀AI研发与应用,实现发展与保障的平衡,建议政府在正草拟的低空经济法例中,应融入个人资料保障框架,打造兼顾数据安全与私隐的治理模式。
何君尧强调执法对个人资料保障的重要性,他提到,在当下个人资料被滥用或虚假散布时,投诉及报警往往难以有效解决,存在执法力度不足的问题。他建议政府在完善法规的同时,也要多投入资源提升执法效率,同时藉助区块链技术提高透明度及约束不良行为。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在最后发言指,人工智能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区政府高度重视在应用人工智能时保护个人资料隐私,致力于平衡创新科技发展与个人权利。展望未来,他表示,政府及公署将持续更新指引、加强国际与业界交流、进行循规审查,并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隐私条例》的认知,特别支持中小企遵守规定。他将认真考虑议员意见,参考国内外经验,确保人工智能发展与个人资料隐私保障并重。
(点新闻实习记者刘鸿霖报道)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