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陈 琳)7月1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标志项目——蔬菜综合交易楼复工。作为升级改造的重头戏,项目预计将于2026年投入使用,“车进厅”,意味着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蔬菜交易模式将从传统的露天交易逐步升级为现代化楼厅交易。
7月1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综合交易楼复工。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新发地蔬菜交易楼位于北部的神龙门内,与新发地综合交易楼隔着一条马路。项目分三期工程建设,此次复工的是一期工程(B座),规划建设面积17.4万平方米。该项目2016年就开工建设了,后来经历疫情停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交易大楼整体框架已搭建完成,宽敞的通道能够让运输蔬菜的大货车直接开进大厅,并引入集采集配业态,结束新发地市场露天交易的历史。
蔬菜综合交易楼项目分三期工程建设,此次复工的是一期工程(B座)。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蔬菜交易楼为地下二层、地上三层的建筑,地下一层、首层为主交易区,层高为8.8米,可以停放17米至23米长的大型货车;地下二层、地上二层为停车区,层高为6米;地上三层为蔬菜综合交易区。
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介绍,整个蔬菜交易楼为3栋建筑,包括A、B、C座。现在已初具雏形的蔬菜综合交易楼是B座,预计于2026年投入使用,后续还将启动181亩的果品交易大棚、蔬菜综合交易楼A座、C座以及12万吨立体冷库的建设,打造保障首都供应、服务百姓民生、促进区域发展的新地标和新引擎。
蔬菜综合交易楼已初具雏形。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据介绍,作为新发地市场转型升级核心项目,蔬菜综合交易楼将构建五大核心功能体系,包括引入智慧结算与金融服务,提升交易透明度,更好地实现数据采集;布局中央厨房,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打造电商产业园,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展销平台;强化集采集配枢纽,形成集约化大供应链;完善全程冷链,保障农产品品质。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