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观点 / 正文

傅健慈|香港特区成立28周年:法治护航下的新征程

28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法治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基石。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香港法治建设既要维护国家安全,又要保持普通法特色;既要服务国家大局,又要对接国际标准。

28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法治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基石。

文|傅健慈

2025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迎来成立28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作为国家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辖区,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取得的法治成就举世瞩目。世界正义工程2024年法治指数报告显示,香港连续5年保持全球前23位的排名,这一成绩既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法治建设的坚定支持,也展现了香港司法制度的独特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有必要从法治建设、“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实、国家安全与发展权衡等专业视角,深入分析香港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法治成就:普通法体系的传承与创新

香港回归28年来,普通法体系得到完整保留并持续发展,这是“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践的重要体现。终审法院2024年度工作报告显示,外籍法官参与审理案件的比例稳定维持在35%左右,这一资料充分证明香港司法独立的国际认可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涉及商业纠纷、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外籍法官的专业意见为香港司法判决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公信力。

法律执业者条例修订是近年来香港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修订后的条例不仅优化了外地律师来港执业的审批流程,还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执业资格互认机制。统计显示,条例实施后,注册外地律师人数较修订前增长20%,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律师占比显著提升。这一变化有力强化了香港作为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的地位。

国家安全法的实施为香港法治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律政司最新资料显示,2020至2024年间,国家安全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较其他刑事案件缩短15%,这既体现了司法机关的专业效率,也彰显了法治原则下程式正义的保障。司法机构特别设立的国家安全案件专责法官小组,通过专业化分工提升了相关案件的审判品质,这一制度创新值得肯定。

在国际法律服务领域,香港继续保持领先优势。2024年国际仲裁案件受理量较2019年增长40%,这一增速在亚太地区名列前茅。正在筹备中的国际调解院进展顺利,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受理首宗案件,这将进一步丰富香港的争议解决服务体系,巩固其作为亚太区法律服务中心的地位。

“爱国者治港”原则的法治实践

“爱国者治港”原则的落实是近年来香港政治体制发展的核心内容。2023年区议会选举虽然投票率降至27.5%,但参选人的整体素质显著提升,这反映出选举制度完善后的质效变化。资格审查委员会的运作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将“爱国者”标准转化为可操作的法律程式,这一机制设计具有重要的宪制意义。

立法会运作效率的提升是“爱国者治港”原则的重要体现。资料显示,本届立法会法案通过率由2019至2023年度的68%提升至85%,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行政立法关系的改善,也说明议事品质得到实质性提高。政府咨询架构重组后,专业界别代表比例增加至45%,这一调整使政策制定过程能够更好地吸纳专业意见。

公务员队伍的国情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公务员学院提供的国情课程完成率达到100%,这一资料反映了公务员队伍对国家认同的普遍提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高级官员赴内地挂职交流计划已扩展至司法机构,这一创新举措有助于加深司法人员对国家发展大局的理解,促进两地司法理念的交流融合。

法治环境下的发展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法律服务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大湾区法律执业考试实施以来,累计通过人数已突破1,200人,这些具备两地执业资格的法律人才正在成为跨境法律服务的生力军。前海法院适用香港法审理的案件数量稳步增长,2024年达到50宗,这一实践为两地法律制度的衔接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国际规则衔接方面,香港与新加坡签署的法律专业资格互认备忘录具有开创性意义。该备忘录不仅涵盖律师执业资格的互认,还包括法律继续教育学分转换等具体安排,为区域法律人才流动建立了规范化管道。在数位经济立法领域,香港的立法进程领先亚太地区,相关条例草案对资料跨境流动、数位身份认证等前沿问题作出了前瞻性规定。

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得当。基本法第23条立法完成后,外商直接投资环比增长5%,这一资料有力驳斥了“立法会影响营商环境”的质疑。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安全案件审判透明度指数维持在85分的高位,说明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香港司法机关始终坚持程序正义和司法公开原则。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考

普通法传统的维护与创新需要平衡。目前香港法院判决中判例援引比例保持在90%以上,这一传统对维护法律确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司法人工智慧应用方面,香港采取了审慎推进的策略,目前仅在案件管理、文书生成等辅助环节进行试点,这种稳健的做法值得肯定。

国际话语权建设仍需加强。近年来设立的3所国际法律智库已开始发挥作用,但在国际法律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还有提升空间。英文判决书比例提升至65%,这一变化有助于增强香港司法判决的国际传播力,但内容品质与说理深度同样需要关注。

法律人才培养体系面临转型升级。目前法学科学生的内地实习率达到70%,这一做法有助于培养熟悉两地法律制度的人才。香港举办的跨境模拟法庭竞赛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法律专业赛事,但赛事影响力向欧美地区的扩展还需加强。

专业建议:法治发展方向

完善国家安全法律配套措施至关重要。建议制定《法律专业道德守则》国家安全专章,为法律从业人员提供明确指引。同时,应当扩大参与国际法律组织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专业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香港法治的理解。

优化管治法律框架需要制度创新。推进《行政程式条例》立法,规范行政决策程式,提升治理透明度。建立政策法律影响评估机制,对重大政策进行法治合规性和实施效果预评估。

法治教育应当系统推进。建议将中小学法治教育课时增加50%,重点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设立“基本法学者”荣誉称号,鼓励学术界开展相关研究,为“一国两制”实践提供理论支援。

结语:法治引领的发展新篇章

28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法治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基石。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香港法治建设既要维护国家安全,又要保持普通法特色;既要服务国家大局,又要对接国际标准。展望未来,香港完全有条件成为国家法治现代化的“示范区”、全球法律服务的“首选地”和“一国两制”实践的“标杆”。这需要法律界同仁共同努力,在坚守法治原则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贡献专业智慧。

作者为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法治·教育科技促进会会长、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